Saturday, June 30, 2007

高雄美術館展覽:第二層皮膚 : 當代設計新肌體

展名:第二層皮膚 : 當代設計新肌體

展期:2007年6月30日至2007年8月26日
展出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3展覽室
共同主辦: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財團法人當代藝術基金會
策劃執行:高雄市立美術館、台北當代藝術館
策展人:艾倫‧路頓
策展團隊:美國古柏‧修依設計博物館
巡迴展出製作執行:德國威察設計美術館
展覽執行:羅潔尹(07-5550331轉238/0931795296/nita@kmfa.gov.tw)
本館新聞聯絡人:教育推廣組張淵舜、盧妙芳
聯絡電話:07-5550331轉272或245
新聞資料內容電子檔可於6月29日11:00記者會後至高美網站下載:高美館→新聞發佈



以下內容節錄自
以Skin為靈感發想的科學競技場
「第二層皮膚 : 當代設計新肌體」展覽新登場

想像一下,皮膚之於人到底有多重要?

許多人散盡千金與「臭皮囊」的努力奮戰,除了應付疾病外,也對歲月所留下的痕跡有所畏懼,試圖利用現代科技回天。就像電影「巴西」(Brazil, 1985)這部未來黑色科幻影片中,男主角永遠臨危不亂的母親,每天忙著以整型科技讓自己越來越年輕,最後結尾前她被拉皮整型回春成一個小女娃,可說是人類對科技抵抗自然力量的過度「妄想」之一大諷刺。

但,這些真的沒有可能發生嗎?現代科技日新月異,你可曾想過你可以掐住家中軟軟的、暖暖的彩色燈泡,感受那特殊的皮層給我們的親切感?會自然發光的蓋毯,讓我們可以躲在被窩中偷看漫畫而不被爸媽發現。穿在身上的衣服可以像椅子一般,用勾帶為我們的身體調出舒服且固定的坐姿。特殊紋理的椅子像外套一樣包覆著我們的身體,一件三宅一生設計的無縫線外套隨時可以轉換成為椅套,讓我們在坐、立與行進間自在應用。經橡膠化處理後,可當雨衣外套、帳蓬或睡墊的多功能防水尼龍網,及用法柏橡膠(Frubber)塑成的機器人臉,過度寫真,讓人不寒而慄。種種奇思異想,經過設計師的巧手,這些都成為人類不遠的未來。

本展於本(96)年6月30日至8月26日間於高美館101-103展覽室展出,由美國古柏.修依設計博物館策展人艾倫.路頓策劃的「第二層皮膚—當代設計新肌體」展覽,自世界各地集結了一百三十餘件以「皮膜」(Skin)為靈感發想的有趣展品,像一個熱鬧的科學競技場。透過德國威察設計美術館的巡迴策劃,高美館與台北當代藝術館共同辦理本展,為在地觀眾呈現當代設計的有機性,就像第二層皮膚般,讓大家重新發現設計物與身體的密切關聯。此外,本展亦探討設計在令人驚嘆的表象下,所隱藏的文化身體、科技人工及情慾流動等種種社會議題。高美館特別感激台北當代藝術館與奇美液晶的協助,與鴻霖全球運輸的贊助,讓本展能順利呈現。

參考資料《展覽主題區》

生物科技:美麗與驚恐 
肌膚表層是身體最容易改變的部分,不論是經由包皮手術、化妝或是除毛的方式。美容手術以及皮膚療程等流行性需求在過去十年來已頗為盛行。在此同時,細胞組織工程師也已經在實驗室內嘗試製造活體細胞及人造皮膚。而科幻小說也以生化人(cyborg,具有電子機械身體部位的活體生物)這樣的人物來探索各種人類與科技混種的可能性。
設計師面臨到人體生物機械性的轉化型態所帶來的恐懼,而同時這份驚異也夾雜了人們無限奇幻的想像。身體與物體的美麗原貌,淹沒在合成物質乃至電子操控介面的人工應用領域中。人造肌體開始宣告自成一格的新生命體,它的生命血統與人類相較顯得更加地異質化。

人造物的情慾性 
皮膚表層是人們經由觸摸而溝通的感官介面,揭露隱藏於外在裝飾下的皮膚可以視為個人情感的傳達,或者是一種公開的揭示,肌膚相親的貼近接觸更是人類情感的親密表示。
在當今這個年代,性已成為科學研究與醫藥控制的主題,表層可清洗的柔軟物件與具有彈性的橡膠表皮反映了我們的高度潔癖與間接(非直接)接觸的欲望。當代的情色表現經常包覆在橡膠表皮之下,而我們所接觸的表層則包裹在一種既變態又潔癖的衛生美學之中。

身體護具 
位於死寂的皮膚表層底下有著生機勃勃的內部肌理,皮膚的中間結構─真皮組織─由膠質與彈性纖維所構成,最內層的脂肪能夠隔絕高溫同時保護人體避免傷害。這些深藏表皮之下的皮層提供了型塑及支援人體外在保護層的填充結構。
而服飾補強皮膚的不足,保護著身體抵抗外在環境,當代設計師們在流行時尚中極力拓展防禦功能的概念。他們創造的服飾就如同隨身攜帶的保護環境,可隨地因應種種因為休閒娛樂需要、自然生態變遷、戰爭及恐怖活動而產生的外在變化。

照明物與發光表層
皮膚的光澤反應了人的青春、健康以及身心愉悅的狀態。一個發光的物件就如具有生命一般,令人好奇。而人造光源則是電力存在的信號,展現出數位與機械系統的生命力。
有些照明系統用以照亮物件、環境或特定區域,有些則刻意降低週遭亮度以強調突出發光體本身。有些作品從下垂的氣囊或是飾有矽膠造型的燈泡裡散發光源,或者是發亮的橡膠表皮向後剝開以引導光源照射的方向。諸如此類的設計作品引人產生肢體的觸動,它們由內微微透出的光線,將觀者的視線吸引至外在表層,同時也為透光的表層注入神奇的活力;不僅令人充滿欣慰,同時也相當奇異新鮮。

活建築
皮膚從人體的外表延伸到體內的腔體。新建築材料結合了表層與結構,創造出流動的外骨架。
當建築的牆面開始產生一些彎折或變形或突起,諸如玻璃以及塑膠等應用材質也讓設計的造型呈現了鼓漲飽滿以及沉甸下垂等有機張力十足的外型。平面的材質可摺疊或彎曲,創造了可承重的結構及多重功能的牆面。皮膚在空間中穿梭延伸,從裡到外,從上至下,從天花板到地面。